2)第196章 陈学霸对陈高人_重回八零小富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困扰。

  村支书媳妇得知陈青岩是研究所吃公家饭的,那个激动劲儿,就跟县长来了差不多,做了满满当当一桌子菜,说要招呼陈青岩。

  季清和曾贤惠沾了陈青岩的光,也美美吃了一顿。

  吃完饭,陈师傅拉着陈青岩不停聊,陈青岩知道季清有话说,便把话头转到季清身上,陈师傅对陈青岩印象好,因此也没再拒绝季清。

  接下来的时间,不管季清问什么,他都会一五一十解答。

  麦秸秆粉碎还田,这个起因是他当初发现有些地里头一年秸秆没收拾干净,翻地后反而收成好,因此在自家自留地做起了实验。

  也不是一开始就成功,在收集了几次实验数据后,他发现秸秆粉碎还田的基础是要深耕,若秸秆粉碎还田,不深耕,那粮食反而会减产。

  季清感慨于他居然还耐心在地里做实验,想到未来经济与农业发展的趋势,不禁问:“陈师傅,你想过把自己的机器推广出去吗?”

  “啥意思?”陈师傅点了根旱烟,吐出一口眼圈,“你是不是说给别人卖给?”

  季清点头又摇头:“是这么个意思,但也不是说一定要卖,如果你想挣钱,就可以卖,如果想帮忙别人,可以把技术推广出去。”

  陈师傅嗤笑一声:“你还不算太差池。”

  季清不懂,向村支书媳妇投去疑问的眼神。

  村支书媳妇哎一声,解释道:“去年我们村来过一个男人,穿着喇叭花儿式样的裤子,带着黑色的眼镜,头发梳得光钻钻的,说是要帮咱们陈师傅生产机器呢。”

  陈师傅切一声,“啥生产机器,他就是为了挣钱,心术不正。”

  喇叭裤……蛤蟆镜……

  季清光是听着这些名词,突然就想到一个人。

  她不禁问村支书媳妇:“那人叫啥?”

  “叫啥不知道,我记得姓杜。”村支书媳妇边回忆边说:“笑起来和和气气的,说是如果能生产机器,我们村就能发财。”

  “我看是他发财。”陈师傅再次吐槽。

  见季清略微沉思,陈青岩问:“你知道是谁?”

  “应该是杜金鸿。”

  “谁?”

  “就是咱们清明回去上坟,在牛头村见过的那个穿着打扮时髦的男人,也叫杜小鹏,是牛头村的人。”

  那人当时跟季清有说有笑,陈青岩自然不会忘,他抿唇:“他啊。”

  季清:“没想到他还来过这里。”

  毕竟是一起长大的,季清还是不想杜金鸿被误会,她替杜金鸿向村支书媳妇和陈师傅解释:“那人是我们村的,平时虽然穿着打扮看着不正经,实际上还挺有想法的,他估计是想把陈师傅的这门手艺推出去,让其他人也能享受这么方便的机器。”

  村支书媳妇对季清很是喜欢,听季清为杜金鸿说话,立马跟着点头:“那他也是个好人呢。”

  陈师傅还是不吭声。

  季清倒也能理解,像陈师傅这样闷头搞技术的男人,最讨厌的便是杜金鸿那种看起来一门心思搞钱的生意人,不论哪个时代,这两类人都对互相意见大得很。

  思索片刻,季清对陈师傅说:“等我们村开始施行秸秆粉碎还田这项技术,就非常需要陈师傅的机器,没有那机器的话,单靠人力大铡刀铡秸秆,得累死。”

  陈师傅下巴朝陈青岩努一下:“他会弄机器,让他给你们也整一个。”

  陈青岩严肃:“这是你的手艺,你发明的,应该你来决定。”

  陈师傅虽然爱钻研这些,但毕竟环境闭塞,并不知道知识产权这东西,杜金鸿来想帮他量产挣钱,他觉得杜金鸿是骗钱的,季清表示想给自己村弄一个,他就让陈青岩弄。

  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发明创造是一笔应得的财富。

  “我不知道咋决定,我不懂这些。”陈师傅苦恼,“哎,还是你们弄吧,我就负责敲敲打打就行,你们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季清想了下,在心里大概估算了下一茬粮食收获的时间,问陈师傅:“你多久能造一台那机器出来?”

  “得三个月。”

  “那这样,你再造一台那机器,需要什么你买不上弄不到的,到镇上来找我,我帮你弄。”季清拍手,“三个月后,我来你这里拿机器,造机器的钱和你花费的时间,我按照大工的工钱开给你,咋样?”

  请收藏:https://m.bq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