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章 文骨之说_聊斋狐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修学就好比种庄稼,以自身为田埂,以书里妙义为种子,以思想领悟化作雨露育苗,如此学成后便得以丰收,这便是‘真学儒术’。”

  “我以前读书,连书中‘妙义种子’都没领悟,何来种庄稼的良种?”

  “读书二十年,只得一肚子草包学问,用作沤肥倒是适合。”

  ……

  码头,青花舫,亭阁内,四壁纱帘挑开。

  秋风爽气吹拂胸怀,刘彦素衣盘坐,一手持铁令一手扶膝,望南岸漕运,总结着收获。

  下面众女正演练舞曲,为今夜庆功宴做准备。

  舫主、二姐、王山君不船上,说要给他筹备入学之礼,清早留下话后不知所踪。

  走时,荀舫主留下两个婢女伴君左右,无论何事只管差遣。

  一个是陪伴守夜的弦月小娘子,另一女是今日才见到的萱儿娘子。

  两婢女在他身后煮茶。

  听公子自贬过去,萱儿奉茶近身。

  “奴婢以为,公子以前修得不是草包学问,用作沤肥实在可惜。”

  刘彦回神看一眼,笑问:“娘子有何高见?不妨直言不讳。”

  萱儿浅笑,偷看他手中黑铁令牌说:“妾身以为那些学问还是有用的,应作为‘筑基泥沙’。”

  “公子可从中掏取真金,剩下的填埋身骨,每日夯实捶打,可以铸成文骨根基。”

  “文骨虽不如真学文光明亮,但有它的玄妙之处,妙在能强健身体,使得骨硬有力,好比习武之人熬炼筋骨。”

  “等文骨熬炼成了,又是一番新境地,便是世人说的‘儒士风骨’。”

  “有风骨的儒士,刽子手砍头不落,只把自家刀口崩裂,前朝有风骨的忠臣才士多不胜数。而今却很少了。”

  刘彦听她所谈不俗,刮目相看。

  “娘子讲解独到,小生从未听过‘学问筑文骨’一说。”

  “不知当今世上,有文骨、风骨的多吗?”

  “不多了。”

  萱儿明眸善睐道:“眼下文道衰落,天下有才的读书人皆急功近利,只求璀璨华美的真学,哪还管自身有无风骨?”

  “即便养浩然正气的孟学儒生,也少有人得风骨。”

  “今朝不如前朝,前朝有风骨的儒士多不胜数……”

  “他们修学乃从根基起步,养出文骨才去养文光、正气,因此前朝书生都长寿。”

  弦月不以为然,搭腔道:“如你所言,那前朝何以覆灭?是前朝儒生缺少忠义,还是他们贪生怕死?即有风骨,何不疆场拼杀?”

  “周太祖举兵时不过数百人,但能扫平天下,立下这三百年基业。”

  萱儿不愿与她争执朝廷之事,笑说:“这不过是神器更易,上天命数罢了。我说的道理,乃千秋万代锤炼出来的,乃历朝儒门宗师探明的正道。”

  “儒术通玄之后,再修就如同修道了。”

  “道家讲究性命两修。修性,熬炼

  请收藏:https://m.bq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