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8官僚内讧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交给御马监掌握,一旦长距离通车成功,那么就代表着九边从此安稳下来。

  以木轨马车日夜不停的输送效率来看,从京师到最远的宁夏镇,也不会超过七天,这种效率,简直耸人听闻,任何敌人都会在这种速度面前反应不过来,从而错误估计敌人,导致失败。

  说话间,朱由检又做了些批示,都是针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周边环境不打出个安宁来,他是没心思在国内搞改革的。

  “这里有一封奏折。”等皇帝说完,刘若愚才从袖子中取出一份密封的奏折。

  “奏折,怎么会在你手里?”朱由检示意方正化拆开后,奇怪的问道。

  奏折一般是出现在通政司的,然后由通政司送往司礼监,最终才呈现在他面前,刘若愚虽然挂着一个司礼监提督的名义,但并不插手司礼监的运转,因此他手中有奏折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

  “陛下,只是从江阴来的奏折,不是官员的,而是江阴三个小吏书写的,他们没有渠道将奏折递上上来,因此找到了当地的镇守中官,如此奏折才出现在臣的面前。”刘若愚将来龙去脉解释的非常清楚,他可不想因为这些小事而被皇帝给惦记上。

  “江阴?”这个名字让朱由检非常耳熟,随后,接过奏折,看到书写人的名字后,更是心中一跳。

  阎应元?

  江阴典使阎应元!!!

  来到这个时代好几年了,朱由检以为自己能平静面对很多历史上的人物,然而此刻他发现错了,有些人的光辉,纵然你再怎么历经世事,沧海桑田,也无法直视。

  阎应元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终英勇就义。

  这是历史给出的高度评价,其英勇,其战果,纵观整个历史,都罕有人敌,其惨烈程度,堪比唐时,张巡、许远杀妻守睢阳。

  在看其他两个人,陈明遇、冯厚樟,虽然不是很熟悉,但仔细回想一下,正是抗清三公你中的其他两人。

  这两人名气就没阎应元这么大,但历史评价依然很高,都是明末浮生众相中的铮铮铁骨。

  带着一丝异样的崇敬心情,朱由检翻开了他们三人联名写就的奏折,慢慢的翻看起来。

  出乎他的预料,这竟然是一份关于常州府官府衙门改制以及制定税收的文书,全文发非常简洁,直接铺陈开了他们关于常州府衙门的构建,以及财政收支情况。

  写的非常详细,各种历年的开销都一一在目,只要照着这份开销去比对,常州府极其各县的政务情况就能摸得一清二楚。

  除此之外,后面还有当地士绅的联名支持,在其中,朱由检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姓氏和名字,这些人和朝中不少官员都有牵连。

  “看看,利益动人心,朕当初期望的变故,出现了。”朱由检举着奏折大笑道。

  他当初期盼的官僚阶层内讧,此刻正展现在他面前。

  请收藏:https://m.bq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