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5章 专业的筑路部队_崛起,从1900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阶段,本指挥长认为民工的饮食必须按规定,得到质与量得保障,吃饱吃好了人才有力气干活,另外,尽量减少中暑及伤残人员,更不能随便死人。”

  陈天华停顿了一下,继续道:

  “严格实行分包到片,分包到队,组你措施,要奖罚分明。所有官吏,衙役,以及工头等人必须到现场第一线进行督查,不能缩在帐篷里喝茶睡觉。”

  “工地质量不达标需要返工,现场必须无条件执行,不允许起哄,聚众闹事,打架斗殴等,发现一起严惩不贷。”

  陈天华的指令,就像是一枚枚炸弹,轰得在场不少人面如土色,连连摇头。

  余下,陈天华召集伊恩,以及中英双方技术人员商议,把到达的民工,按路段分包筑路,平整路基。

  至于枕木,碎石等材料,专门组建枕木加工场和石料加工场,实行分类管理。

  指挥部相关技术人员领头,作为加工场负责人,跟负责民工的工头们商议,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英双方的技术人员都表示同意,大家着手按此去落实。

  ……

  经过半个多月时间的落实,陈天华这个措施理论上行得通,但实际收效甚微。

  下面依就是我行我素。

  工程费用投入和工程进展及完成率,完全不成比例。

  按这样下去,这段铁路争取在一年之内完成筑路,一年半之内全面通车,计划是没法完成。

  不但任务没法完成,工程造价将大幅超出预算一倍,甚至于几倍都有可能。

  如果是这样,英国汇丰银行可不傻,他会支持后需建设资金贷款?

  后需建设资金链一旦断裂,公司就得破产,包括丰众银行也将被拖垮。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是个施工队伍的组织纪律与管理问题。

  首先,铁路建设指挥部下面,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专业筑路队伍,全部依靠另时拼凑起来的民工。

  而民工的组织纪律观念薄弱,属于乌合之众,关键是他们既是劳动力输出者,又是被剥削者。

  他们的收成,福利,甚至于个人性命,完全掌握在各衙门官史,各镇、村长以及工头手上。

  指挥部虽然派出去许多技术人员担任工程指挥者,但由于他们手上并没有行政决策权和调度权,一切指令必须通过各级工头,再传达下去。

  而各级大小工头有他们的小算盘,他们每天按人头向指挥部算钱,最抵触的就是返工重做,这等于要了他们的命。

  所以,工地上到处存在工程质量纠纷,指挥部要求返工,工头们不同意,否则就罢工。

  还有沙勒的护路大队,五百多人护路队的饷银,一切调度费用等,都需要指挥部工程预算中开支。

  英方不傻,这段路是中英双方共同投入,一切费用都要工程指挥部来承担。

  还有越来越庞大的管理队伍。

  玛的,老子筑建铁

  请收藏:https://m.bq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