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2章 病急乱投医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处(这不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吗?)。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统一对其不利。

  而且苏联的这一政策是一以贯之的,在正史上,他积极承认日本人扶持起来的满洲国,目的就是用分裂|中国来满足日本的胃口,达到苏日和平的目的的。

  在苏俄没成气候前,它强烈地盼望中国能够强大起来给它以助力,然而当中国真的强大起来时,它又从长远考虑想对其进行牵制。这就像那部著名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所提到的人类行为学第一课:“你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朋友考第一,你感觉更糟!”

  为了稍做牵制,所以苏联政|府对活跃在中国各地的军阀力量都进行了不倦的沟通,也有许多“友好”的举动:它四处向这些武装势力赠送或者低价贩卖军火以维持与其的“友谊”。

  还在直奉控制中央之时,苏联(当时还是苏俄)就对孙逸仙的援助诉求大感兴趣,差一点接下孙逸仙“从蒙古或新疆经甘肃”援助其军火的差使。后来经过缜密的分析得出结论:以中国少帅对此两地的控制和重视力度,以及这位少帅敏感的神经,这个差使不好做。

  当然他们还是派来了越飞,亲自与孙逸仙谈判试图搞些什么,但是没等结果出来,陈炯明和人民军先后与广东国民军进行了炮战。随着国民军的一败涂地,这事就黄了。

  然后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插手中国内政的动作就更方便了。不过此时已经没有任何势力可与奉系相抗衡,人民军对任何一支力量都是吊打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政|府消停了好一会,最后选择了冯玉祥和阎锡山。

  阎、冯是国民军的主力,是孙逸仙思想的延续,有或多或少的“情谊”在。

  阎锡山在太原盘踞良久,根基已深,外部势力急难插足。要让民国政坛拥有一支能与奉系掰手腕的力量,他是第一人选。因为其手下有还算可以的太原兵工厂,苏联人的援助就从硬件入手,以添置工业机器的名义运进各类机床。毕竟给鸡蛋好是好,不如让对方有孵小鸡的能力来得长远。

  对冯玉祥则是另一种办法:直接贩卖军火。对作为孙逸仙一脉且直接处在护卫中枢国民党利益及安全的部队,有着雄厚财力的国民党完全有能力且乐意支付贷款,相信孙逸仙也会乐见其成的。财利两得的事,苏联人愿意干。

  只是该交易极难完成:因为冯玉祥提出的数额太过庞大,从陆路、水路都不易落实。谁叫人民军不但控制了北方的边界,还完全把沿海各个港口把持着?

  双方为此都在积极想办法,准备通过外国的力量走私,比如意大利、瑞典。它们两个国家都是中国的军火大户,关系还可以。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们私下里的

  请收藏:https://m.bq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