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九章: 种田_明末汉之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着为老百姓尽一份力的徐光启兴冲冲赶来到永平期望帮助老百姓进行生产自救,郑国昌已经接待并且宴请过了。

  本来以为这位大人来参与赈济战争饥民应该带来粮食,谁知道他是给老百姓送来希望。

  郑国昌觉得蛋疼,目前他要的不是希望,而是渡过眼前粮食危机,这位徐大人貌似天真得可爱。

  黄汉不想在永平府呆着空耗大好光阴,他又亲自送来了几万两追缴到的叛国官吏的赃款,并且来找布政使大人辞行,准备带着本部人马去开平休整。

  他预备在开平镇投资实业,把诸如煤窑、洗煤厂、砖窑、炼钢小高炉、土焦化厂、水泥窑等等规划后就准备去海边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私人的城堡。

  这年头连地方豪强都结寨自保,连乡下的村子都联合起来修建土城堡,这些属于宗族武装的堡垒、城寨防盗、防匪、防流寇的同时更加防备官军。

  这就表示,连代表政府的大明军队都无法进入宗族武装的堡垒、城寨。

  一般情况下,朝廷都是睁一眼闭一眼,除非有确凿证据指明这些割据武装公然造反,明军才会承受伤亡去攻打。

  黄汉乃是朝廷的军官,有时候身不由己,说不定自己明明把一个地方经营得有模有样,可是朝廷一个调令,地盘就有可能被后来者捡了桃子。

  因此黄汉采取私人名义屯田,建造一个属于私人的海边堡垒,居民以“红旗军”伤残退役军人和军属以及工匠家庭为主流。

  以后即便自己不在这里当官,后来者也无法染指自己的产业,也进不去属于私人的堡垒。

  郑国昌正在接待徐光启,他被这位天真的科学家缠得一个头两个大。

  因为他没办法在人心不稳的时候以行政命令让老百姓试种徐光启带来的新农作物,被兵祸波及的升斗小民嗷嗷待哺,此时一个处置不当就会生出是非,朝廷不给救济还强拉硬派岂不是要激起民变?

  要使得徐光启带来的秧苗能够按时种到地里去,唯有跟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协商办理。

  可是这谈何容易,大明朝乃是政令不下乡,况且人家的田地,想种什么粮食他这个布政使也管不着。

  这时亲随来报守备黄汉求见,郑国昌顿时找到了脱身的借口,拱手向徐光启解释“红旗军”主将求见有可能是有紧急军务,连忙让亲随传见。

  人家要处理军务,按理说徐光启应该告辞了,可是科学家相当执着,不肯走,大有一副今天郑国昌不答应他的请求就要赖在这里的架势。

  因此黄汉来到原按察使衙门二堂之时发现还有一位身着绯袍,绣胸前补子上绣着孔雀的正三品文官大员。

  黄汉跟郑国昌关系融洽,抱拳见礼后,郑国昌见徐光启依旧端坐,只得介绍道:“黄守备,快见过礼部徐侍郎。”

  徐光启也耳闻“

  请收藏:https://m.bq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