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三章 兵止八公山_季汉彰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大汉隆安五年的七月下旬,汉军左部主力渡过淮水,出现在新息南岸,与右部陆军夹岸而行,黄权水师则满载军中物资,尾随在陆军最西部。左部大军前行至蓼县、阳泉后,当即展开阵型,将两城团团包围,周不疑同时派飞骑回报刘燮。

  此时刘燮就在江北建立大帐,协调三部作战。周不疑的使者送信入帐,站在旁边等子答复。室内亲信护卫有十余人,抱着刀盯着使者。这让使者有点不自在,眼睛下垂看自己满是泥点的靴子,等待子发话。

  信不长,刘燮看完后,把他放在桌上。他不抬头,轻描淡写地问使者:“大都督来信甚短,还有什么口信要传吗?”

  使者口齿有些含糊不清,好像有些结巴,但仍然道:“并无口信。大都督来前和我,陛下要问什么,直接问我就是了。”

  刘燮点点头,突然问:“城中吴贼军心如何?镇守的是何人?”

  听到这话,使者总结了下言语,而后娓娓道:“守蓼县的是伪强弩校尉袁燿、守阳泉的是伪骑都尉卫毅,都是些徒有名号,而无实绩的辈,而且大都督带我等围观城墙,未见到吴贼将旗,可见这两人已经丧胆,将为军之胆,既如此,军中兵卒也当丧气。大都督虽未明言,但依我所见,恐怕不须五日,这两城都能落下。”

  刘燮见他竟然对答如流,只是一时起了考校之心,身子往后仰后,问:“那依你之见,我军此战是会一帆风顺,还是会遭遇险阻,若是,当阻在何处?”

  使者想想:“这两城都并非淮南的险要之地,吴人之所以不弃守,不过是想延宕时间而已,所以才显得简单。但我斥候已经探得,贼淮南都督鲁肃,在八公山一带筑有坞堡十八,想要逐一攻克,恐怕耗时匪浅,而若过而不打,又恐为后患。吴人定会以此为胜负手,试图将王师逼回淮北,故而依臣愚见,此战艰难,多半就在八公山上了。”

  刘燮听到此处,突然抬头,第一次打量起使者。见他身材高瘦,面容年轻,脸庞微黑消瘦,短须自下巴向两侧延展至两鬓。头上用白色头巾缠着发髻,身穿宽领窄袖袍子,腰缠犀牛皮带。皮带上只有剑鞘,这是因为进门的时候长剑就被护卫抽走了。

  刘燮见此人神色坚定,在皇帝面前也丝毫不露怯,不觉有些欣赏,也不在意他的口齿了。于是顺着他的话往下道:“你得确实有理,所以攻下两城后,我军将以水师围堵八公山之贼,等敌大部到来后,再令周都督所部在南面相机行事。此战能否顺利,就看你们这精锐云集的左部兵马,能否在淮南啃制胜了。不过以我想来,吴贼能战的不过是周瑜一人而已,如今他又不在此处,我军必定能胜。我马上写信,你带给周都督,命他火速攻城,破城之后,

  请收藏:https://m.bq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